對於許多糖尿病患者而言,監測血糖指數已屬日常生活的習慣,但大家往往只重視空腹血糖值是否正常,卻忽視餐後血糖值。其實兩者對於糖尿病患都有著不同的意義,中醫又如何因患者的病情制定治療方案,助其餐前餐後血糖數值回復正常?筆者將在本文逐一闡述。
「血糖」是甚麼?
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,我們的胰臟平時會持續分泌少量的胰島素,藉以調控血糖濃度。每次進食後,食物被消化吸收,葡萄糖便會進入血液中,使體內血糖升高,進而刺激胰臟分泌大量的胰島素,降低餐後的高血糖。簡單來說,空腹血糖高即代表胰臟基礎分泌不足;餐後血糖高即代表胰腺應急分泌功能受損。要確認空腹、餐後血糖值是否正常,可以透過抽血檢驗糖化血色素(HbA1c),了解過去三個月來平均的血糖值。
空腹血糖VS餐後血糖
血糖異常可分成胰島素抵抗代償期、餐後高血糖期、糖尿病期這三個階段。
.胰島素抵抗代償期:身體對胰島素逐漸不敏感,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島素,才能消耗同樣多的糖,導致胰島細胞疲勞耗損。
.餐後高血糖期:又稱糖耐量異常期,這時期的胰島細胞已難以支撐大量胰島素分泌,於是出現餐後血糖升高的現象。
.糖尿病期:此時胰島細胞功能衰竭,無法正常分泌胰島素消耗血糖,可確診為糖尿病。
在這三個階段,大多數人會習慣定期檢測自己的空腹血糖值,但其實餐後血糖值更重要。早期或糖尿病前期的患者,空腹血糖值往往是正常的,但餐後血糖值卻處於臨界值或輕微超標。隨著胰腺功能進一步被破壞,空腹血糖與餐後血糖均會升高,所以定期監測餐後血糖有助早期干預,降低糖尿病的發病率,是糖尿病最先警報的指標。
.正常值:一般成人的空腹血糖指數正常值為4.0-5.4mmol/L,餐後2小時血糖正常值應該低於7.8mmol/L;
.前期糖尿病患者:前期糖尿病患者,空腹血糖值介於5.6至6.9mmol/L,餐後2小時血糖值介於7.8至11mmol/L,HbA1c介於5.7-6.4%;
.糖尿病病人:糖尿病人的空腹血糖值應控制在4.0-7.0mmol/L,餐後2小時血糖值正常應控制在少於10mmol/L的範圍內,或HbA1c應少於7.0%,這樣才能減低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。
怎樣監測餐後血糖?
患有糖尿病風險的人,如身體較胖、有家族糖尿病史、既往有妊娠糖尿等人群,都應測量並關注餐後血糖數值是否正常,因為在沒有被確診為糖尿病時,餐後血糖值可能已屬偏高,所以更應定期監測餐後血糖。一般規範測量餐後血糖的時間點,是以吃第一口食物為起點計時,到之後的兩小時。之所以計算餐後2小時,是因為餐後大約2小時左右,胃部的食物基本上全部到達小腸,並已進行了一部分的吸收消化,而腸胃會在我們一邊吃飯時一邊進行消化,所以要計算餐後2小時的血糖是否處於正常數值,應從第一口飯開始計算。
中醫如何助患者穩定餐後血糖?
所謂「飲食入胃」,食物須要通過脾的運化、散佈,水谷精微(即飲食經脾胃轉化生成的過程)才可以輸送到全身,滋養濡潤機體,這是正常的運化過程。但進食過量肥甘厚膩的食物,會超過脾胃的運化功能,飲食不能正常運化為津血,而化為濕濁,蘊積在中焦,蘊久化熱,濕熱內蘊,濕熱之氣上蒸,就會出現口內甜膩的異常感覺,這就代表已出現血糖異常。而血糖異常的人士,尤其是處於餐後血糖異常期的患者,通常會傾向於「脾虛痰濕」的體質,這類患者體型以正常標準或肥胖居多,飯後也容易出現胃悶堵、腹瀉等消化不良症狀;另一類患者則是腎陰虧虛,他們的體型大多偏消瘦,食量正常或偏少,會易口渴但喝得不多,身體呈現慢性虧虛狀態。
中醫一向強調防患於未然,既然餐後高血糖期決定了疾病的走向,中醫又如何穩定餐後血糖這個重要指標呢?在過往的臨床治療經驗中,大多會採用針藥並施的治療方案助患者穩定空腹及餐後血糖。
根據現代醫學研究,有不少中藥都有調節血糖的功效,如冬蟲夏草、人參、三七、大蒜、夏枯草、女貞子、山茱萸、玉米鬚、紅景天、麥門冬等,可抑制糖原分解,促進糖原合成,並有效降低血糖;絞股藍、桑葉、虎杖、苦參、知母則可抑制α-葡萄糖苷酶,有助限制機體對葡萄糖的吸收。另外,黃耆、靈芝、地膚子、刺蒺藜、山藥、石斛等中藥亦具有降糖之功效。透過中藥的綜合治療,可以讓血糖回復穩定狀態,讓胰島素抵抗得到改善,胰島細胞功能也能得以恢復,有助餐後血糖調節至正常數值,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。
改善餐後居高不下的高血糖問題需要長期抗戰,一般除了建議患者內服中藥外,也可借助針灸刺激穴位,改善胰島素阻抗,降低血糖。手部的「合谷、曲池」、腹部的「氣海、關元」、足部的「足三里、三陰交」等穴位有助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,達到降血糖作用,促進修復脾腎等臓腑機能,增加胰島素分泌,達到降血糖目的,同時也有舒緩壓力的效果,可刺激副交感神經,與交感神經達到平衡,改善胰島素阻抗。
除了用藥、施針,定時定量進食也能有助穩定餐後血糖,中醫認為人體是有一定的生物鐘,讓血糖升高的時機與胰島素分泌的時機吻合,便能令血糖維持在理想範圍。舉例來說,如平時習慣了八點吃飯,那麼身體就會習慣在血糖最高的時候十點釋放胰島素,但是如果經常打破這個規律,胰島素依舊順著慣性釋放了,這時候就會出現餐後血糖異常的情況。同樣地,今天少吃,明天又暴飲暴食,也會造成胰島素分泌量有時不夠有時又太多,餐後血糖值也會變得紊亂。所以,定時定量進食,對控制血糖非常關鍵。
最後再給大家一些中醫對穩定餐後血糖的建議:
一、食療
.健脾祛濕茶
材料:荷葉5克、山楂5克、乾薑3克、決明子5克(如果有腹瀉,可去掉)
製法:日常焗水,代茶飲。
.山藥止渴茶
材料:天花粉9克、山藥9克、枸杞2克
作法:天花粉、山藥、枸杞放入茶包,加熱水至500ml,悶煮五分鐘後即可飲用。
二、穴位保健
.足三里穴:位於小腿前外側,外膝眼下3吋(約四指幅寬)
.地機穴:位於小腿內側,陰陵泉下3吋(約四指幅寬)
.胰俞穴:位於脊柱旁3吋(約四指幅寬),肩胛骨下角下面約兩指的位置。
空腹血糖與餐後血糖對於血糖的監測同樣重要,如果擔心自己有罹患糖尿病的風險,哪怕空腹血糖值正常,還是建議大家定期監測餐後血糖值,真正做到未病先防。